查看原文
其他

就业优先战略: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

《瞭望》新闻周刊 瞭望 2021-03-07

点击蓝字 △ 关注我们

 就业形势的新特点,从创造良好就业环境、提高就业质量、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、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方面,对就业优先战略提出更高要求


◆ 《瞭望》围绕国家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做系列报道,此为“就业优先战略”


就业优先战略: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

文/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陈燕


  就业是13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,是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,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。这一目标,顺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,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,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600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、调查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,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0%以上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,110万去产能职工得到多渠道安置,就业规模持续扩大、就业结构更加优化、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进一步发挥、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加强,有力推动了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。


  多位接受《瞭望》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表示,当前,根据我国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,需准确把握就业优先战略的新内涵新举措,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,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,提升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。


▲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。这是4月19日下午,习近平在北海市铁山港公用码头亲切看望在现场作业的工人们(鞠鹏摄/本刊)


【新常态下就业呈现新趋势】


  在面对经济增速放缓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新形势下,在劳动力供给仍处高位、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,我国连续第五年为超过13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,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%左右,接近充分就业的目标。就业形势在稳中向好的同时,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。


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教授看来,我国就业形势的新趋势新特点有四:


  一是,经济结构优化,经济增长拉动就业能力增强。2016年,服务业增加值占据半壁江山,占国民经济比重达51.6%。按照2015年不变价计算,2016年第三产业每100万元增加值吸纳的就业为9.1人,比第二产业高1.6人。张车伟认为,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进入新阶段,服务业主导的特征愈发明显,同时,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,使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。


  二是,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,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已基本同步甚至高出经济增速。过去五年,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,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,居民收入也保持较快增长。2012~2016年,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从7.67亿人增长到7.76亿人,年均增长0.3%;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提高到23821元,年均名义增长11.1%,扣除物价影响后,年均实际增长8%左右,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


  “这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已基本同步甚至高出经济增速。这也意味着,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正在惠及全体劳动者,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高。”张车伟说。


  三是,新经济蓬勃发展,就业渠道更宽。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,以“互联网+”、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,掀起了一轮创业创新的热潮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估算,在2016年增加的全部就业中,新经济的贡献率达70%左右。多位受访专家表示,新经济不仅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动力,而且创造了大量新职业新岗位,这也是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之一。


  四是,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,劳动者就业质量全面提升。五年来,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加快,劳动关系进一步规范,工资水平大幅提升,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,农民工超时劳动情况明显改善,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险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,表明我国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正在得到全面提升。


  应该看到,当前我国就业的总量性矛盾有所缓解。但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和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局面,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大。


 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,这其中既有劳动力市场传统的结构性矛盾,如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、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,也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的新问题,如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下岗分流人员、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造成企业用工需求下降等。


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认为,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“三大重点”,分别是重点地区、重点行业、重点人群。他认为,在调结构、去产能和处置“僵尸企业”过程中,部分地区、部分行业可能会遭遇就业冲击,部分职工因难以适应转岗需要等,或将面临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问题。此外,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,部分贫困农户由于缺乏工作技能、岗位信息等因素,转移就业也易面临困难。


  曾湘泉分析,这些新特点新问题,也将从创造良好就业环境、提高就业质量、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、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方面,对就业优先战略提出更高要求。


【为就业优先战略注入新内涵】


 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,针对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新特点和就业新形势,党中央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过程中,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使就业优先战略的内涵、外延、举措得到了丰富和拓展。


  一是,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就业优先战略注入了新内涵。
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发力抓好就业工作,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与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,贯穿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、产业发展规划、公共投资项目等各个环节;让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,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;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,加大就业支持力度,统筹推进就业岗位创造和就业质量提高。


  “这些举措有利于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、获得财富、实现幸福,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。”张车伟说。


  二是,就业优先战略为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保障。


 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,党和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,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在改善就业环境、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,始终将就业安置放在重要位置,综合运用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各项社会政策,通过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援企稳岗补贴、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、转岗就业和扶持创业等多种方式,保持了就业稳定,有效应对了失业风险,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。多位受访专家认为,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,也为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更好条件。


  三是,就业优先战略与转变发展方式、提高发展质量相辅相成。
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将就业优先战略与转变发展方式、提高发展质量的各项举措结合起来,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,构建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,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,不断扩大就业规模、优化就业结构,优化创业环境、鼓励创新创业,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,加大职业培训投入,完善职业培训机制,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,等等。


  在张车伟看来,将就业优先战略与转变发展方式、提高发展质量相结合,既有利于破除“速度焦虑”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高,又有利于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、实现就业优先战略目标。


【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】


  受访专家认为,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,需要在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同时,兼顾短期劳动力利用与长期人力资本培养,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更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。可从行业结构、人才培养、区域发展等方面着力。


  首先,培育新经济新业态,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,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。多位受访专家认为,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设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,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、打开创业就业新领域。


  张车伟说,要积极营造更加宽松的体制机制环境,消除新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,促进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快速发展壮大,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。此外,适应新经济的就业和用工特点,加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,让更多劳动者分享新经济的红利。


  第二,兼顾短期劳动力利用与长期人力资本培养,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核心要义。受访专家认为,要重视教育质量,不断提升素质教育,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好地与劳动力市场衔接。对于已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人群,相关部门要加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训,使劳动者有更多动力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。


  在曾湘泉看来,要积极推动就业优先战略向教育和培训延伸,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,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、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。同时,重视就业基础平台建设,提供精准的有效的职业规划和指导,增强劳动者创新和就业能力,促进中国经济搭上新科技革命的快车。


 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,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内在要求。


  通过提高城市经济效率、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投资环境等方式,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经济活力和就业吸纳能力;加大对资源枯竭、产业单一、老少边穷等地区的就业支持力度,对于总需求不足、就业机会缺乏的城市,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发展战略;加强对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培训,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与本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职业培训服务;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,引导人口有序合理流动,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机会区域不平衡、就业形势地区分化的矛盾。LW


刊于《瞭望》2018年第10期

延伸阅读

☞ 布局新时代复兴大战略丨科教兴国战略:启动强国“第一动力”

☞ 人才强国战略: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”

☞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:大国崛起之“弯道超车”

☞ 乡村振兴战略:中国“三农”生产力“再解放”

☞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:东西南北纵横联动

☞ 可持续发展战略:铺就民族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

☞ 军民融合发展战略:实现富国强军的中国梦强军梦

长按上图,关注瞭望微信


瞭望新媒体,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

总监制 | 王磊

监 制 | 潘燕

编 辑 | 唐朵朵


觉得不错,请点赞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